安徽企业新闻网  欢迎您! 设为首页

10月22日,由人力资源

安徽万通选手在第二届全国新能源

两人的第一次合作是1978年T

赵雅芝汪明荃米雪TVB三阿姐谁

各位点开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想必

32岁张嘉倪,一身清纯装扮加上

卡特里娜·凯夫有八个兄弟姐妹,

一半是英国人一半是印度人,宝莱

赋予城市以智慧,合肥“慧治”—合肥携手华为打造智慧城市新标杆

2021-06-29 15:28:05 来源: 阅读:-



引言:“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城市的定义不再限于传统意义上人口、建筑、行政等要素的集合,而是认为城市应该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未来的城市发展与建设必然趋于数字化管理,赋予城市以智慧,为城市注入生命力。合肥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在智慧城市建设道路上一直保持热情并积极付诸行动。

在全市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市人民政府携手华为于2020年开展了城市智能运营管理平台的建设行动。平台围绕强化交通、构筑安全、保障环境、提拉经济的四大目标,构建200多个应用功能,推动了数字合肥的建设,为市领导及30多个委办局提供了综合应用和决策分析支持能力。

“数湖”守护巢湖之美

八百里巢湖、城湖共生,素以优美绮丽的风光而闻名。湖面烟波浩渺,帆樯如画,美不胜收,宛如一面宝镜镶嵌在江淮大地。

日出湖上,歌荡水间

近年来,合肥坚持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全湖水质好转为Ⅳ类,十五里河、南淝河等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持续改善,迎来历史性突破。巢湖的水质清澈和生态良好,离不开每位巢湖保护者的付出和努力。合肥市城市智能运营管理平台构建了基于巢湖的水质监测、水体富营养化预警、污染控制等能力,使得相关机构对巢湖的保护更智能、更便捷、更有效,在巢湖生态环保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平台将政府部门和社会企业的河流水质、水源地、污染源、污染事件等数据资源进行汇聚,形成了巢湖专题“数据湖”,为巢湖的生态环境现状评估、治理目标制定与跟踪提供了数据支撑,实现了对巢湖生态环境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动态变化进行有效监管。

合肥市IOC——巢湖保护专题

作为巢湖健康观察者,合肥市城市智能运营管理平台以可视化态势感知、大数据深度应用为手段,通过对巢湖的总体水质、入巢污染排放量、环湖企业排污等环境质量信息采集,全面掌握巢湖实时环境质量状态和发展趋势变化,提炼巢湖生态环保规划、建设、管理所需要的关键性指标参数,找准各类型环境污染存在重难点问题和成因症结,并通过生态关联数据的综合运用和预警分析,实现指挥调度和应急知识库建设,提升全市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巢湖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巢湖环境质量。

“指数”为经济指路

夜色渐浓,华灯初上,作为长三角城市以及皖江城市带的重要城市,合肥近年来在经济上的飞快发展让全国发现了其巨大的潜力。2020年,安徽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4.8万户,增长5.8%。新增境内首发上市企业20家、总数达126家,其中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8家、居全国第7位。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达7320家、居全国第1位。据统计,截止2020年5月,合肥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超过2.2万户,同比增长7.65%。其中。个体工商户新登记超过1.2万户,同比增长19.44%;个体工商户新增注册资本金数额达16.29亿元,同比增长7.78%,成为拉动市场主体增长的主要动力。由此可见合肥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是极具投资发展潜力的沃土。

合肥夜色 繁华灯火

经济发展是衡量城市的重要要素之一,要想准确输出这一指标需要政策支持、人才涌入、营商环境建设、市场活力维持等多个信息维度的支撑。而这些维度的调整与变动则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决策的依据,这时数据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合肥市城市智能运营管理平台的经济专题可以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报警器”,经济决策的“风向标”和“指路牌”,让庞大复杂的数据变的清晰,从而为合肥经济发展指路。

合肥市IOC——经济景气指数呈现

经济运行专题覆盖统计局、房产局、物价局、税务局等十多个委办局的数据,并补充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园区的关联数据,形成较为完备的城市经济大数据专题库,搭建数据运算模型。结合合肥经济特性,通过构建“经济景气指数”“长三角城市群对标”“皖江城市带对标”等特色应用功能。实现纵向观察合肥市经济整体走势,横向对标其他城市发展,对经济活动未来可能发生的转折和重大变化及时警报,做到实时洞察,及时纠偏,心中有数。

城市治理的条条大道

随着合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得到了长足发展,路网规模不断扩大,路网结构日趋完善,城市交通环境得到提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但由于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长等原因,城市道路交通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根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合肥的交通拥堵已处于全国前列。

为了解决日益加剧的交通拥堵难题,合肥市城市智能运营管理平台通过两个方面对交通进行优化,首先提升决策效率以及质量:通过汇聚交通局、公交集团,城市停车、轨道交通、网约车等所有交通类相关数据,以可视化态势感知、大数据深度应用为手段,通过对道路、人流、车流时空信息采集,全面掌握城市路网、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城市停车实时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变化,提炼合肥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所需要的关键性指标参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全面关联数据,构建“堵指数、拥堵诱导、线网规划分析”等融合应用,实现对跨部门数据的定量、定性分析,明晰重难点问题的症结,并提出系统性、针对性强的建议措施,辅助各级部门提升决策。

其次提升合肥市交通资源使用效率:通过交通态势可视化、指标可视化,及时、高效、直观的体现城市道路交通全貌,能够对城市交通实时情况反应更快速、干预更主动,能够快速做出对交通情况进行响应。通过该平台,合肥市每个季度都可以摸排出需要增加的摄像头、红绿灯的路口,促进交通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

合肥市IOC——城市交通动态感知

“数字化”的城市安全卫士

如今随着合肥市城市的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益繁荣。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指数逐年上升。合肥多年当选为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被评为中国宜居宜业城市。城市居民的安居乐业不仅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也是安全防控部门提供的保障。

城市安全作为城市发展建设永远不可忽略的话题,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是城市生命力之根本。因此合肥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在规划之初就将“公共安全”作为项目一期建设的四专题之一。选取城市重大危险源管控、内涝预警和食品安全管理三个与城市安全密切相关的主题先行建设。以信息化手段将数据化作城市安全卫士,实现危险源、区域内涝和食品安全的管理与事件风险提前预警。

合肥市IOC——城市内涝预警

以新技术、新理念为指导,按照“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以保障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的安全为目标,接入城市内涝、食品安全及重大危险源企业风险隐患的全方位物联网监测、评估与精细化治理。实现对风险的监测、研判和预警,解决了城市风险看不全、想不到的问题。

慧眼识“危”,通过收集传感器、摄像头等终端实时监测数据,能够让城市管理者随时了解极端天气灾害、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的整体态势,解决了城市安全隐患“看不全”的问题,实现城市安全风险可视化。

智脑防“危”,通过合肥市城市智能运营管理平台中的安全类数据模型算法,结合相关监测信息,对安全事件发生的大致时间、地点、影响范围、程度等进行预测预警。解决了城市安全隐患“想不到”的问题,让城市管理者提前发现安全问题,及时作出应对措施。减轻报警事件对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

合肥城市智能运营管理平台的建设,加强了城市运行感知和监测,深化了城市管理综合决策和管理,提升了城市运行数据共建共享,对于合肥的智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平台正在交通、安全、环境、经济四大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以信息化手段赋能精细化管理,打造全场景智慧的城市智能体从此刻向未来更加智慧化、数字化、精细化的现代化城市治理画卷,正在庐州大地上徐徐铺开。


推荐阅读:旗龙